近年来,随着我国积极推动高水平制度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产业合作和供应链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随着中国积极推动高水平制度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际视野更加广阔,境外发展意愿更加强烈。在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国服务出口潜力不断被激活。
强化有效保障机制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达593622万元,同比增长7.6%。其中,出口26015亿元,增长14.4%;进口33347.2亿元,增长2.8%。
数据增长的背后,凸显出近年来一系列试点政策将不断改变促进服务业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红利,加快落实高水平开放。
今年5月,一批用于治疗儿童罕见病的药品vorsolitide很快被海关官员查验放行。它离开北京天竺综保区科源商贸仓库,很快被送往北京儿童医院救治患者。
未经国内正式批准的进口罕见病药品之所以能实现从“全民药”到“全民药”的转型,依托的是北京罕见病保障先行区模式的“保税+罕见病保障”特色。在《支持北京市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中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支持北京建设罕见病药品保护先行区,利用“白名单”制度帮助患者解决“用药困难”。目前已有10余种罕见病药品通过“绿色通道”临时进口。
为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我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高度开放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服务贸易制度性开放、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发展、扩大市场全球距离、完善支撑体系五个方面中的两个方面。0项活动和举措以及70多项具体政策措施;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促进服务出口多项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13条促进服务出口政策措施,覆盖出口服务链需求。
《政策措施》明确了我国服务出口重点发展领域,为服务出口提供全面政策支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王学坤表示,《政策建议》将有利于促进数字服务、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知识产权等重点服务领域特别是知识型服务领域出口增长,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纳的服务贸易。
专家表示,“政策措施”包括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流程、提高内向消费渗透水平等新建议。一方面强调用足现有政策,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和拓展促进服务出口的政策措施。例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和范围,提高服务贸易跨境资本结算便利化水平。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萍祥表示,下一阶段,财政资金、金融政策、监管便利化等方面对服务贸易的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助力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出口增长。
在海外搭建更多平台拓展国际市场渠道是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n 服务出口。在当前经济合作与竞争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随着企业加快海外扩张,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明显增多。尤其是今年,美国加征过高关税。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明显加大,拓展国外市场的压力明显加大。
为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去年以来,中国贸促会组织全国贸促系统依托中国国际机制促进会驻外代表机构和394个多边、千团伙全球“行动”,服务企业,助力不止市场空间拓展。
据统计,去年中国贸促会共组织2次249个组团赴102个国家和地区考察洽谈。今年以来,中国贸促会已批准组展单位境外办展项目1623个,规划展览面积95万平方米。截至9月底,实际落地境外展览项目970个,涉及64个展览机构、51个国家,展览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3.4万家。
“我们将不断完善链博会促进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功能,继续组织‘国家贸促系统千人组走出去’活动,支持和推动企业出国参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市场和国家的务实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王冠南贸促会表示,下一步,贸促会将严格摸清企业投放基础,丰富服务供给,优化服务平台,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综合服务。
提供优质商法服务
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和经济管理体制加速变革,只有在仲裁、调解、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更多活力。
9月12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仲裁法共8章96条,将完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记录兼容的仲裁法律体系。这对于加强对外法律法治建设,提高我国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王冠南表示,中国贸促会将全面加强依法依规的一流国际仲裁机构建设,将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东非、北非、中拉等国际仲裁论坛,并发布国家(地区)《研究》,与54个国家96家仲裁机构签署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公平、高效、高水平的争议解决方案,通过仲裁研讨、案例解读等渠道,协助境外企业提升涉外禁令风险防范能力。
9月1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下属机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同步发布了《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年度报告(2024-2025)》、《建筑仲裁案例精选》以及美国人首次聚焦拉美国家仲裁制度的《拉美国家仲裁制度研究》。美国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成杰表示,仲裁作为全球通行的解决经济、贸易和投资争端的方式,已成为各国优化争端解决机制的重要途径。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法治软实力。
今年5月,中国主导设立的《国际调解法院公约》签字仪式在香港举行。 33个国家签署了该地区国际调解法院公约并成为创始成员国。它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通过调解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法律组织。 《国际调解法院公约》于8月29日正式生效,国际调解法院(IOMED)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正式实施。
国际调解法庭筹备办公室主任孙进表示,国际调解法庭将持续培育调解文化,利用数字技术提高调解的准入和效率,通过能力建设弥合数字鸿沟,促进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推行调解政策,降低纠纷解决成本,推动诉讼、仲裁和调解并行,帮助全球商业主体长期可持续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