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丨从“十四五”到“十五五”,读懂“中国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1 10:19
“科学制定并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
“科学制定并持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谈到五年规划的重要价值。 今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10月20日至23日,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四五”即将结束,“十五”即将开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领导的党的党委全局、引领、统筹到底,稳步推进中国现代化步伐。 “五年规划的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征求群众意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建言献策。”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土著代表座谈会。 30名基层代表齐聚一堂,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位发言代表讲话。 伦托制定“十四五”规划建议,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至9月主持召开7次此类座谈会。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建议。这份文件涵盖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长期目标。 计划比执行更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规划有效实施机制,健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考核评价机制。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高、初级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告诫,“对于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按照蓝图画好,久而久之就完成了。”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伟大国家”的思想。他在中央一系列重要会议上指明了发展方向,向地方督察调研转发了落实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时间已到2025年,“十五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将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继续朝着宏伟目标努力”。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筹备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活动,共收到网友建议311.3万余条。引网友关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编制“十五五”规划意见建议的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剖析民情,倾听人民呼声,持续送温暖,汇聚美好生活。 展望“十五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党的中心工作聚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谋划实施‘十五五’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确保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规划“十四五”规划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必须在一个日益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总书记强调,“对困难挑战、阻力和变数,我们不能隐瞒、回避、视而不见,也不能惊慌失措”。 飞翔在汹涌的云海里,永远自信凹痕和平静。 “最重要的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的任务”。 他创造性地提出新生产力理念并做出重大部署,精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社会信心……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态度、新战略,在关键时刻作出重大共同决策,带领全国人民打好这场攻坚战、攻坚克难。 五年来,中国作为“大国”站在了相互变革的制高点。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ips 和操作系统。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比预期更多的难题,取得的成绩也好于预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迈出新步伐、跃上新水平。 “我们坚持走工业自主发展道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业、发展制造业,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时表达了这样的感悟。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十五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力以赴。会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成功信心,积极认识和应对变化,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事务取得重大突破。 不为此时此刻或事所迷惑,不为大风大浪所扰。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会坚定信心,保持决心,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是最重要的。”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来到民主村社区,郑重地说:“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我们要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改善民生福祉,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生活和谐融合、共同追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十四五”期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幸福作为“国之大事”,在高质量发展中筑牢民生基础。 工作是人民最大的生计。 “把工作作为民生第一要务”、“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工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重点群体的工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作的重要性。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的公司国家持续加大稳就业增收入力度,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2021年7月,在西藏林芝市八一区嘎拉村,他们向普巴拉姆和普布询问自己的梦想; 2022年8月,在辽宁省沉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他们向正在吃饭的老人询问饭菜贵不贵。亲,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2023年11月,在上海闵行区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和房屋管理者中,我们了解了城市一线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普遍关心的问题。 “孩子的养育教育、青少年的就业成才、老人的医疗养老,是家事、国事,必须共同努力完成。”期间“十四五”,民生领域投入近100万亿元。民生领域改革全面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共同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党和国家“十四五”时期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要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长期努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更加坚定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规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定位,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在发展中造福于人民,在发展中为人民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促进人民发展。 走路,但要半途而努力;领悟并不遥远,必须努力登顶。新征程,新篇章,无惧风浪,无法阻挡! 制造商: 梁长杰 策划:岳小桥 作词:郑晓宇 发帖人:陈全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