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近日发布公告,自11月8日起,中国将禁止进口高性能锂电池及其制造设备、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
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近日联合发布公告,自11月8日起,中国将对高性能电池及其制造设备、正负极材料等重点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与稀土不同,锂电池涉及范围更广,更换也更困难。
它不仅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泉,还涉及电力系统、数据中心、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和安全的关键领域。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稳定可靠的电源已成为与先进芯片一样重要的基础设施。
从技术结构到产能规模,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上都具有绝对优势。此次发布的管制清单涵盖重量能量密度超过300WH/k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g、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相关物品,甚至层压机、连续石墨化炉等生产环节所需的特定设备。从技术体系上来说,几乎形成了一个闭环。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闭环的断点出现在尚未完成的工业扩张之中。
彭博社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美国约65%的用于电网级存储的锂离子电池将从中国进口。这种类型的电池属于该控制范围。
事实上,那些储能系统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并不直接发光,但它支撑着照亮世界的光。 2017年至2023年间,美国的数据功耗将翻倍。 AI产业快速增长带来的电力负荷正在成为制约扩张的瓶颈。
Kilcrease,能源、经济总监新美国安全中心的能源和安全项目直言不讳地说,“能源已经对当前的人工智能数据基础设施产生了限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锂电池的供需问题不再是企业的商业问题。当失去供应时,意味着很多美国企业乃至美国电力系统的运行都将面临严峻挑战。
彭博新能源财经贸易与供应链分析师黑尔斯表示,“中国在电池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意味着美国企业可能会受到严重挤压,他们很快就会感受到压力。”
此外,中国的出口管制不仅涵盖锂电池成品,还涵盖基础材料和制造设备。彭博社指出,中国目前占据全球正极材料产能的近96%、负极材料产能的85%。是蝙蝠的重要原料美国的毛毯制造。
“美国东南部许多电池工厂将受到中国措施的影响。”特斯拉和松下的特斯拉及内华达超级工厂负责电池生产的电池主管塞琳娜表示。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反映出中国管控措施对美国企业的影响:依赖中国电池零部件的Fluence Energy、特斯拉等美国电池企业股价大幅下跌。
可见,美国在推动能源国产化的同时,仍面临原材料来源不稳定、制造工艺依赖进口等结构性问题。尽管美国推出《降低通胀法案》,启动本土投资项目,并推动与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建立联盟,但系统性替代仍需时日。
英国《金融时报》形容扩张对稀土和电池的出口限制凸显了中国对支持全球主要制造业的关键材料、零部件和技术供应链的全面控制。
从稀土到大豆再到锂电池,中国面对关税壁垒和贸易打压的反制措施都瞄准了美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这背后是中国在高端制造体系的积累能力和技术演进的积累,也是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关键变量之一。
(《三里河》工作室)